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危害已經(jīng)被很多家長所認識,積極治療也是所有家長的共識,但是面對治療方式的選擇,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思前想后,難以抉擇。按照一般的思維邏輯,手術肯定比藥物治療要損害大,風險高,因此,本著趨利避害的正常反應,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通過保守治療來解決問題,而拒絕手術。那么,這種想法對嗎?
其實,這個想法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關鍵取決于病情的嚴重程度。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手術與藥物治療的利與弊。
首先我們來說說手術治療的相關問題。家長們所擔心的問題總結起來無非有兩方面,第一是擔心手術損害和創(chuàng)傷,尤其是關心全麻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第二是擔心腺樣體扁桃體切除后影響免疫功能。那么,實際情況是怎么樣的呢?手術有損傷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任何的手術操作都會有一定風險,但是隨著手術器械與方式的改進,其創(chuàng)傷已經(jīng)很小,手術的風險也比較小,目前最大的風險是術后的出血,其發(fā)生率在0.1%-1%左右,通常來說比較小的出血通過局部冷敷、血管收縮藥物的使用都能夠很好的控制,不會帶來大的危險和損害,但是一旦出血量比較大,就有向氣管內倒流引起窒息的風險,通常需要二次進入手術室止血,其風險相對較大。從總體的發(fā)生率來講,大的術后出血非常少見,在筆者十幾年的職業(yè)生涯中目前還沒有碰到過,在相關的文獻報道中也極少出現(xiàn)。所以,總體上講,手術的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關于全麻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從目前的研究結果看幾乎是沒有影響的,尤其是3歲以后的患兒,接受全麻與未接受全麻的孩子在智力水平、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行為等方面均無差異。最后,說一說關于免疫力是否會受到影響的問題,腺樣體、扁桃體是人體的重要免疫器官,尤其在兒童時期,二者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兩者的功能不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在它們周圍的粘膜下有很多具有相同功能的淋巴組織,完全可以替代它們的功能,此外,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具有強大的儲備能力,腺樣體扁桃體只是這個系統(tǒng)里很小的一個角色,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代償。從相關的研究數(shù)據(jù)看,腺樣體扁桃體切除后,相關的免疫指標會略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圍內),大約1個月左右,其指標會恢復到術前的水平。對于個別反復扁桃體腺樣體發(fā)炎的孩子,術后的免疫指標會比術前明顯改善,因此,非但不會出現(xiàn)易感冒的情況,反而會更不容易出現(xiàn)感冒、鼻炎、咽炎的情況。
再說說藥物治療,對于急性發(fā)病期的孩子,藥物治療是首選的。如果治療及時得當,通常很容易控制癥狀。對于癥狀較輕的孩子,我們也是提倡首選藥物治療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鼻噴藥物(以鼻噴激素為主)和促進分泌物排出的藥物。相關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通過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鼻噴激素1-2個月),對于輕癥的患者,通常能獲得很好的療效,并能較長時間的維持。在藥物治療中家長們最擔心的是激素的副作用問題,在這個“談激素色變”的時代,很多家長愿意選擇非激素治療,尤其是中藥治療。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首先,鼻噴激素的安全性已經(jīng)得到了多個研究的證實,其次,目前有證據(jù)證明治療有效的藥物就是鼻噴激素。那么,什么情況下就不應該只考慮藥物治療呢?在病史時間很長(3個月以上),癥狀很重(嚴重的打唿嚕甚至是出現(xiàn)唿吸暫停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等情況下就應該及時的謀求手術治療的方式。其原因在于長期的反復炎癥會造成大量炎性因子的生成,其對身體的損害可能遠大于腺樣體扁桃體存在所帶來的益處,此外長期大量藥物的使用會對肝腎等器官造成慢性損害,其危害可能遠大于一次全麻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此,對于病情較重的孩子,目前的觀點認為手術是一線的治療方式。
最后談一談手術時機的問題,傳統(tǒng)觀念認為4歲以后才可能進行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目前此觀點已經(jīng)被學術界所否定。目前的觀點認為,手術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主要取決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報道中此類手術的最小年齡是出生后6個月。綜合考慮手術風險、患兒的免疫功能代償?shù)确矫妫诓∏樵试S的情況下,3歲以后手術更為安全。但是也不主張過度的拖延手術時間,因為孩子在4-7歲時是面型發(fā)育的一個高峰期,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通常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面型發(fā)育異常,在有些情況下需要在手術后進行口腔正畸的后續(xù)處理,增加治療的難度和時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