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扁桃體及其功能在人體的口咽部有一種呈環(huán)狀分布的淋巴組織,稱為咽淋巴環(huán)或稱為韋氏環(huán)(Waldeyer'sring),它是人體的一道防御屏障,在呼吸道與消化道入口處,阻止病菌的入侵,故被稱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包括鼻咽、口咽側壁和后壁,扁桃體,軟腭和舌根。其中扁桃體為最大的淋巴組織,位于咽側壁的扁桃體窩內。正常扁桃體,除直接阻止細菌入侵之外,還是產生人體免疫球蛋白的場所之一,參與人體的免疫功能,而且免疫物質比較豐富,有足夠的能力吞噬和殺傷有害物質。因其參與人體的免疫功能,已發(fā)現(xiàn)有些免疫障礙、變態(tài)反應疾病或某些腫瘤與扁桃體的功能狀況有關。
2、發(fā)病情況扁桃體癌是口咽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半數(shù)左右。其發(fā)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抽煙與過度飲酒被認為與扁桃體癌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另外,有文獻報道患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綜合征者易患此病。
扁桃體癌常見于患側上頸深處淋巴結轉移,也可出現(xiàn)雙側頸部淋巴結轉移。
3、異常表現(xiàn)
?。?)扁桃體癌的早期癥狀常較輕微,如咽部不適、異物感、咽部微痛,扁桃體有小結節(jié)狀隆起或潰瘍。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則出現(xiàn)咽部腫物,咽部梗阻,吞咽困難,咽部疼痛,腫瘤潰爛壞死而出現(xiàn)口腔惡臭等。
?。?)晚期腫瘤向周圍組織侵犯,可有張口困難,舌活動障礙,侵及鼻咽出現(xiàn)耳鳴、耳聾等,頸部淋巴結腫大,消瘦等。
?。?)病理分型以鱗狀上皮細胞癌為多見,占50%左右,其次為低分化癌,少數(shù)為腺癌。
4、相關檢查
?。?)一般體格檢查:仔細查看原發(fā)腫瘤外形、大小、鄰近結構受侵情況。觸診了解腫瘤硬度,實際外侵的范圍和深度,頸部淋巴結有無腫大等。
(2)借助于鼻咽鏡和喉鏡,了解鼻咽、下咽等手指觸摸不到或直觀看不到的部位有無腫瘤侵犯。
?。?)影像學檢查:拍攝鼻咽、口咽與下咽部側位X線平片,CT掃描和(或)MRI可了解腫瘤向周圍及深部浸潤情況,對確定分期、制訂治療方案有幫助。
?。?)取腫瘤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明確腫瘤性質及病理類型。
5、治療扁桃體癌多為分化較差的鱗癌或未分化癌,故對放療較為敏感。另外,因為原發(fā)腫瘤具有發(fā)展較快,易侵犯口咽部的舌根、軟腭或口腔等鄰近組織,而且易早期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等特點,使手術難以行廣泛性根治切除,且手術破壞性較大,并發(fā)癥多,所以多首選放療。
對少數(shù)分化好、瘤體小的僅限于扁桃體窩的腫瘤可考慮手術或放療+手術的綜合治療。
對分化差的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在放療后可行鞏固性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