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門病的治療主要是非手術治療,包括抗炎藥、運動、支具和石膏。對于骨骼發(fā)育未成熟的輕度畸形患者,建議每6個月進行一次常規(guī)X線檢查。重要的是一旦確診,要保持密切觀察直到骨骼發(fā)育成熟。后凸小于60°的青少年通常使用物理治療和運動治療,直到骨骼成熟。運動和物理治療對于治療相關的背痛以及改善肌肉張力和姿勢很有幫助,盡管這些方法還未被證實能改變畸形的進展。
支具治療對于休門病的可行性研究
支具和石膏可以有效地治療后凸并維持足夠的生長。Bradford等的初步報道顯示,在支具治療34個月后平均胸椎后凸減少了40%,平均腰椎前凸減少了35%。Gutowski和Renshaw報道了在75名患者中使用Boston和Milwaukee支具的情況。依從性好的患者使用Milwaukee支架后改善了35%,而在Boston支具中只有27%得到改善。在積極治療階段,Milwaukee支具治療持續(xù)改善脊柱后凸達50%。骨骼發(fā)育不成熟的青少年,進展性后凸>45°或后凸達65°,應考慮進行支具治療。在考慮支具治療之前,進行過伸位X線檢查有助于評估畸形的柔韌性。至少有40%后凸被動矯正率的、度數(shù)在50°~75°的患者,往往對支具的反應良好。后凸>75°的患者對支具反應不理想,應考慮對這些患者進行手術治療。Murray等認為,長期來看,支具對休門后凸癥狀并沒有效。
休門病的2種曲線
休門病的手術適應癥
休門病的手術適應癥為后凸>75°或后凸>55°并且有疼痛而對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即使行支具治療后凸仍進展的患者、不能接受外觀的患者和罕見的合并神經功能損害的患者。心肺功能的損害通常與胸椎后凸嚴重程度不相關。手術一般不適用于骨性不成熟的后凸小于75°的患者,除非他們的畸形對非手術治療無效。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齡和后凸的位置和形狀。外科治療的目的是防止后凸進展、改善疼痛、恢復矢狀位序列和改善外觀。
治療休門病后凸畸形的外科技術
治療休門病后凸畸形的外科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從單純的后路手術發(fā)展到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和單純前路手術。傳統(tǒng)上,前路松解術結合后路融合術用來治療嚴重的在過伸位x線上不能矯正到50°的僵硬性畸形?,F(xiàn)代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提高了控制和排列脊柱的能力,減少了對前路松解術的需求,使得單純后路手術適用于大部分病例。后路手術通過節(jié)段縮減使后柱縮短,這可以聯(lián)合多節(jié)段后柱或較少的三柱截骨來矯正嚴重的畸形。
Smith-Petersen截骨術(SPO)最初用于腰椎,它包括一個腰椎小關節(jié)的切除,并從椎板下緣分離黃韌帶和下關節(jié)突。在原始描述中沒有切除椎板,在單個節(jié)段行前柱截骨和撐開達到矯正效果。當SPO用于胸椎畸形時,通常是因為需要使僵硬的后凸獲得柔韌性,如強直性脊柱炎。柔韌性的增加和后凸矯正常通過打開椎間盤前方間隙和延長前柱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