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什么是慢性結腸炎
百度健康醫(yī)典對慢性結腸炎的定義:慢性結腸炎是指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結腸慢性炎癥的疾病的統(tǒng)稱,導致慢性結腸炎的原因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感染,遺傳、免疫以及放療等因素。發(fā)病部位主要在結腸,也可累及直腸等部位。該病的特征是病程長,慢性反復發(fā)作,以腹痛、腹瀉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等也發(fā)生、時好時壞,可見于任何年齡。目前,關于慢性結腸炎并無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通常用于結腸炎癥具體病因尚未診斷明確或多種結腸炎的慢性狀態(tài)。
其實翻開任何醫(yī)學教科書,都沒有單純結腸炎的診斷,因為結腸炎不是一個獨立的、診斷十分明確的疾病,而是一組疾病的總稱,泛指某些已知或未知原因造成的結腸疾病,只要有腹痛、腹瀉、大便帶黏液或膿血癥狀,且病程纏綿,反復發(fā)作,普通老百姓甚至某些醫(yī)生把這些情況都稱為慢性結腸炎。
再看看慢性結腸炎包括哪些病
特異性結腸炎:是指有明確病因的慢性結腸炎,常見的有感染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和偽膜性結腸炎等,其中感染性結腸炎又包括慢性痢疾和腸寄生蟲病。因為特異性結腸炎有明確的病因,所以治療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比如慢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炎癥,只要足夠的抗生素治療完全可以治愈。
非特異性結腸炎:非特異性結腸炎是一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的結腸炎,目前特指潰瘍性結腸炎,所以也叫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需要通過結腸鏡及病理活組織檢查來確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可能是由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感染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治療相對困難,但只要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大部分時間處于緩解期。
功能性腸病:功能性腸病是慢性結腸炎中最常見的原因,其特點是具有腹痛、腹瀉、便秘等腸道癥狀,但經過腸鏡等一系列檢查,排除了腸道器質性的疾病或者不能發(fā)現能夠解釋臨床表現異常的原因。最常見的功能性腸病是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發(fā)病率,歐洲和北美發(fā)病率為10%~15%,該病在我國城市的患病率約為10.5%,是繼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見病。
最后看看為什么慢性結腸炎久治不愈
慢性結腸炎為什么會給人們的印象不好治呢,如果是特異性結腸炎或者是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往往通過常規(guī)檢查就可明確診斷,只要診斷明確,治療應該很快就有效的。但如果是功能性腸病比如腸易激綜合征就不那么容易明確診斷,所以治療效果就很差。
如果慢性結腸炎久治不愈就要考慮是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往往有明顯的腸道癥狀,但結腸鏡檢查鏡下可見黏膜局部輕微充血、糜爛,許多醫(yī)生就診斷為結腸炎,患者按照慢性結腸炎使用多種藥物,往往效果甚微,患者癥狀沒有好轉,導致許多患者反復就醫(yī),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甚至有的患者因此出現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主要原因是大眾包括許多醫(yī)生對腸易激綜合征這個病的認識不足。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組持續(xù)或間歇發(fā)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榕R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癥狀復發(fā)或加重。該病發(fā)病率高,在消化科門診中約占30%。雖然病情遷延反復,治療困難,其本質是一種功能性病變,也就是說結構是正常的,只是運行出了問題。
腸易激綜合征是功能性的疾病,所以是可以治愈的,不會引起癌變,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的傷害。雖然病情通常起病隱匿,癥狀會反復發(fā)作或者慢性遷延,病程能夠達到數年至數十年之久,但全身健康狀況卻不受影響,所以并不會影響到患者壽命的,一定要正確的認識這個疾病,并且要解除顧慮,妥善處理和正確對待生活、工作等環(huán)境中的不利因素,積極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礙,提高對治療的信心,調整好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針對一些癥狀,采取一些對癥處理的措施,大多數患者是能夠得到明顯改善的,而且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因此一定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