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文章-語音
肺移植腦死亡供體的維護,供體的選擇、評估與離體保護
2023-08-08 18:17:14閱讀:-
手機瀏覽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肺移植腦死亡供體的維護,供體的選擇、評估與離體保護
肺移植腦死亡供體的維護,供體的選擇、評估與離體保護
3.1腦死亡供體的維護
3.1.1常規(guī)處理
依據(jù)腦死亡后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特點做出相應處理,保證器官有效灌注和氧供,維持穩(wěn)定的血壓和正常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使機體接近生理狀態(tài),確保肺的結構和功能不受到進一步損害。
3.1.2使用肺保護策略
保護性通氣策略:目標潮氣量6~8mL/kg,呼氣末正壓(PEEP)8~10cmH2O,其余參數(shù)可根據(jù)監(jiān)測血氣分析結果調整,改善供體氧合,避免供體發(fā)生肺不張或感染。在所有潛在肺捐獻者中,常規(guī)實施氣管鏡檢查,清除氣道內(nèi)的痰栓、血栓以及其它分泌物。
保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較嚴格的液體管理措施,盡量保持出入量平衡或輕度的負平衡。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控制血壓,保證其它重要臟器的灌注。
激素治療:腦死亡患者可能存在機體重要激素的缺乏,針對皮質醇不足,可使用大劑量甲強龍(15mg/kg);對于尿崩癥患者,可使用去氨加壓素或者垂體后葉素,予以控制,必要時需要補充甲狀腺激素等。
3.2供體的選擇與評估
供體的評估[8]包括年齡、血型、HLA分型、死亡類型、胸部影像檢查、動脈血氣分析、支氣管鏡檢查病原學及供肺切取后的直視檢查、缺血時間、是否有近期肺部感染、是否有肺水腫、是否有吸入性損傷、是否有吸煙史、是否有胸部腫瘤、是否有傳染性疾病、是否與受體的胸腔大小相匹配、轉運方式及時間等,理想供體的選擇標準見表1。理想供肺嚴重短缺時,如使用邊緣供體,可增加供體來源,但術后容易出現(xiàn)嚴重原發(fā)性移植物功能障礙(primarygraftdysfunction,PGD),早期死亡率較高,其應用應較為慎重。如采用邊緣供體,建議采用離體修復技術,常溫EVLP,作為供肺評估和術前預處理,離體修復后改善明顯者,可用于移植手術[9]。為提高供體的綜合評估水平,可采用OtoLungDonorScore[10]或明尼蘇達大學供肺評分標準[11]。
3.3肺移植供體器官的獲取[8]
在心臟停搏和肺沖洗完成后,依次切除心臟、肺臟。肺臟完全解剖游離,在肺處于充氣狀態(tài)下夾閉氣管,終止機械通氣。如果供肺要經(jīng)歷高海拔空運,必須注意高空的氣壓傷,則予部分充氣。在同時獲取供體心臟時,注意獲取供肺時保留足夠的左心房袖,以利于術中心房袖的吻合。
3.4供體的灌注與離體保護[8]
主要目的是降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率而最終避免移植物失功能。一般通過以下3個途徑來解決:(1)合理地估計、處理供肺;(2)最佳的肺保存和灌注技術;(3)適當?shù)仡A防和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
供肺獲取時,一般推薦熱缺血時間<35min,其中心臟死亡供體的熱缺血時間<20min,肺動脈灌注壓力10~15mmHg,灌注量60mL/kg,每根肺靜脈逆行性灌注250mL,灌注液溫度4℃~8℃,獲取時呼吸機吸入氧濃度(FiO2)50%,PEEP5cmH2O,壓力<20cmH2O,潮氣量6~8mL/kg,離體供肺需維持約50%的充氣膨脹狀態(tài)。在離體供肺保存時,推薦4℃~8℃下基于細胞外液的靜態(tài)冷保存(Perfadex液、RLPD液等)。其冷缺血時間一般不超過10~12h。
3.1腦死亡供體的維護
3.1.1常規(guī)處理
依據(jù)腦死亡后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特點做出相應處理,保證器官有效灌注和氧供,維持穩(wěn)定的血壓和正常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使機體接近生理狀態(tài),確保肺的結構和功能不受到進一步損害。
3.1.2使用肺保護策略
保護性通氣策略:目標潮氣量6~8mL/kg,呼氣末正壓(PEEP)8~10cmH2O,其余參數(shù)可根據(jù)監(jiān)測血氣分析結果調整,改善供體氧合,避免供體發(fā)生肺不張或感染。在所有潛在肺捐獻者中,常規(guī)實施氣管鏡檢查,清除氣道內(nèi)的痰栓、血栓以及其它分泌物。
保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較嚴格的液體管理措施,盡量保持出入量平衡或輕度的負平衡。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控制血壓,保證其它重要臟器的灌注。
激素治療:腦死亡患者可能存在機體重要激素的缺乏,針對皮質醇不足,可使用大劑量甲強龍(15mg/kg);對于尿崩癥患者,可使用去氨加壓素或者垂體后葉素,予以控制,必要時需要補充甲狀腺激素等。
3.2供體的選擇與評估
供體的評估[8]包括年齡、血型、HLA分型、死亡類型、胸部影像檢查、動脈血氣分析、支氣管鏡檢查病原學及供肺切取后的直視檢查、缺血時間、是否有近期肺部感染、是否有肺水腫、是否有吸入性損傷、是否有吸煙史、是否有胸部腫瘤、是否有傳染性疾病、是否與受體的胸腔大小相匹配、轉運方式及時間等,理想供體的選擇標準見表1。理想供肺嚴重短缺時,如使用邊緣供體,可增加供體來源,但術后容易出現(xiàn)嚴重原發(fā)性移植物功能障礙(primarygraftdysfunction,PGD),早期死亡率較高,其應用應較為慎重。如采用邊緣供體,建議采用離體修復技術,常溫EVLP,作為供肺評估和術前預處理,離體修復后改善明顯者,可用于移植手術[9]。為提高供體的綜合評估水平,可采用OtoLungDonorScore[10]或明尼蘇達大學供肺評分標準[11]。
3.3肺移植供體器官的獲取[8]
在心臟停搏和肺沖洗完成后,依次切除心臟、肺臟。肺臟完全解剖游離,在肺處于充氣狀態(tài)下夾閉氣管,終止機械通氣。如果供肺要經(jīng)歷高海拔空運,必須注意高空的氣壓傷,則予部分充氣。在同時獲取供體心臟時,注意獲取供肺時保留足夠的左心房袖,以利于術中心房袖的吻合。
3.4供體的灌注與離體保護[8]
主要目的是降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率而最終避免移植物失功能。一般通過以下3個途徑來解決:(1)合理地估計、處理供肺;(2)最佳的肺保存和灌注技術;(3)適當?shù)仡A防和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
供肺獲取時,一般推薦熱缺血時間<35min,其中心臟死亡供體的熱缺血時間<20min,肺動脈灌注壓力10~15mmHg,灌注量60mL/kg,每根肺靜脈逆行性灌注250mL,灌注液溫度4℃~8℃,獲取時呼吸機吸入氧濃度(FiO2)50%,PEEP5cmH2O,壓力<20cmH2O,潮氣量6~8mL/kg,離體供肺需維持約50%的充氣膨脹狀態(tài)。在離體供肺保存時,推薦4℃~8℃下基于細胞外液的靜態(tài)冷保存(Perfadex液、RLPD液等)。其冷缺血時間一般不超過10~12h。
分享:
胸外科醫(yī)生推薦
相關推薦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