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痛經是指在月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xiàn)下腹疼痛、墜脹、腰酸等不適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面色蒼白、四肢發(fā)冷、惡心、嘔吐等癥狀。痛經在中醫(yī)中分為寒凝血瘀、氣血虛弱、氣滯血瘀、濕熱蘊結、肝腎虧虛五大證型,證型不同所用藥物也不同。
1、寒凝血瘀型:經期小腹為冷痛,一般用溫熱水袋熱敷后疼痛就會明顯緩解,且行經血量不多,血色常為暗紅色且伴有血塊,四肢和軀干容易發(fā)冷。此時緩解痛經可以用一些散寒祛濕的中成藥,如艾附暖宮丸、少腹逐瘀丸、痛經丸等,能夠起到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作用;
2、氣血虛弱型:痛經時小腹隱痛且喜按壓,按壓或輕揉后疼痛可以得到緩解,經血量較少且較稀薄,可能會出現(xiàn)神疲乏力、心慌氣短的癥狀,此時可以選擇圣愈湯、歸芍調經片等藥物,能夠起到益氣養(yǎng)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3、氣滯血瘀型:痛經時小腹拒按或者伴有胸脅脹痛,月經量少或不暢,經血顏色發(fā)黑且伴有血塊,可以服用元胡止痛膠囊、益母草顆粒等藥物,能夠起到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4、濕熱蘊結型:痛經時小腹拒按或者伴有灼熱痛感,常伴有腰部疼痛,經血顏色暗紅且質地較為黏稠,可以服用清熱調血湯、女金丸等藥物,能夠起到清熱除濕、祛瘀止痛的作用;
5、肝腎虧虛型:痛經時小腹綿綿作痛且喜按壓,經血量少,常出現(xiàn)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的癥狀,此時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二至丸等藥物,能夠起到補養(yǎng)肝腎、調經止痛的作用。
少女出現(xiàn)痛經癥狀時,除服用藥物治療以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睡眠,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痛經病情。若服用上述藥物未見明顯效果時,應及時就診明確是否為繼發(fā)性痛經,檢查痛經是否由于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感染等疾病導致,并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