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小腸炎性息肉是小腸息肉的一種類型,相對輕微,可以單發(fā),也可以多發(fā),可導致腹痛、黑便等癥狀。本例患者就是因為腹痛、黑便及便中帶血等癥狀到醫(yī)院就診,經內鏡等檢查確診小腸炎性息肉。住院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經過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個月后大便恢復正常,息肉完全切除。
【基本信息】男、58歲
【疾病類型】小腸炎性息肉
【就診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就診時間】2022年3月
【治療方案】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抗感染治療(青霉素鈉)以及補液支持等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3天,1個月門診隨訪
【治療效果】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大便恢復正常,息肉完全切除
一、初次面診
2個月前,患者因出現腹痛、黑便及便中帶血來就診,觀其精神尚可,面色正常,營養(yǎng)良好,沒有發(fā)現明顯的異常,查體雙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節(jié)律規(guī)整,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部觸診無明顯腫塊,按壓疼痛,做血常規(guī)等基本檢查顯示無異常,內鏡檢查提示小腸黏膜贅生物,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顯示無異常?;颊呒韧鶡o遺傳史,吸煙30余年,時有喝酒。初步診斷為小腸息肉,遂收入院。
二、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繼續(xù)完善血糖、血脂、肝腎功能、C-反應蛋白等相關檢查,結果均無明顯異常,糞便潛血試驗顯示陽性,X線鋇劑灌腸能見到略呈圓形或橢圓形的充盈缺損,邊緣光滑清晰,結合結腸鏡檢查結果,基本確診為小腸息肉。經與患者商議同意,于入院第2天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切除小腸息肉,標本送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是小腸炎性息肉。術后患者無不適反應,安返病房,予常規(guī)禁食、水,因術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會升高,故予以注射用青霉素鈉靜脈點滴,以及補液、營養(yǎng)支持治療?;颊卟∏橄鄬ζ椒€(wěn),未訴腹部疼痛、脹滿等不適,經綜合評估,于入院第3天安排出院。
三、治療效果
在給予手術和藥物治療后,患者恢復良好,腹痛癥狀明顯緩解直至消失。囑患者1個月后門診復查,復查觀察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大便恢復正常,經內鏡檢查息肉已完全切除,腸黏膜表面光滑、質軟,活動度良好,病情已得到控制,患者及家人對此也很滿意。
四、注意事項
患者經過治療后疾病好轉,大便恢復正常,腹痛消失,作為主治醫(yī)生感到很高興。但是,提示患者出院后按醫(yī)囑用藥,定期復查,以防復發(fā)。術后短期內仔細觀察自身情況,如出現便血、大便發(fā)黑、腹痛等情況,要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術后調整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可劇烈活動,戒煙戒酒,忌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少量多餐,吃飯的時候不宜過快,同時要保證咀嚼充分,減輕胃腸的負擔,少食油炸、不易消化的食物。
五、個人感悟
對于小腸炎性息肉,一般經過治療均可以達到治愈,但是還需要患者在術后定期隨訪復查,以免其復發(fā)。大多數患者在息肉小的時候沒有臨床癥狀,因此需要定期體檢,以便更早發(fā)現,及早治療。無論患何種病的患者都會緊張害怕,對疾病產生恐懼,從而產生諱疾忌醫(yī)的心理,最終導致疾病加重,增加治療難度,因此要調整心態(tài),加強身體的預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