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洗手、反復聯(lián)想、反復檢查.....對強迫癥患者而言,這些癥狀太熟悉不過了,明明自己知道這些行為不恰當,卻還是不自覺地去做,所以生活很痛苦。但也別太焦慮,積極配合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強迫癥還是可以治愈的。
一、心理治療
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對于治愈強迫癥效果良好,比如認知行為療法,可糾正患者對自己、他人及事物的正確看法和態(tài)度,從而改善強迫癥狀。其他還有森田療法、精神動力學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等。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治療強迫癥的重要措施,一般可以遵醫(yī)囑服用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具有不錯的抗強迫作用。
三、生活方式調整
努力調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可以理解為心理治療的延續(xù),對于治愈強迫癥也很重要,尤其對早期和輕癥患者效果良好。
1.正確認識強迫癥,建立自信心
強迫癥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疾病,生活中應正確認識它,不要緊張和焦慮,不要懼怕,不要覺得自己怪異,要有自信心。因為懼怕只會讓強迫意識和行為出現(xiàn)得更頻繁,讓身體記憶形成條件反射,糾正難度增大。
2.順其自然,避免回避行為
在面對強迫癥時,不要去刻意關注,要學會忽視它,在強迫癥已經(jīng)發(fā)生時,面對恐懼的情境不去懼怕,不去回避,盡可能地在恐懼中暴露較長的時間,這樣隨后的焦慮和痛苦就會緩解,對于恐怖的情境就會慢慢脫敏。
3.尋找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人體過于緊張會讓大腦進入強迫思維的惡性循環(huán),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運動在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時,腦部明顯活躍,會分泌一些“愉快素”;看喜劇電影時可以明顯改善自己的一些消極情緒等。
4.加強溝通與人際交往
要多和家長、老師、朋友等溝通,將自己的迷茫與痛苦告知他們,以尋求他們的幫助。平時還可以多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加強人際交往范圍,得到更多相互模仿、互相學習的機會,不僅愉悅了身心,還減輕了心理壓力,有利于強迫癥的恢復及治愈。
最后,強迫癥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定期去醫(yī)院復診,不但可監(jiān)測自己的病情變化,也有利于醫(yī)生根據(jù)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張理義,李光耀.實用心理醫(yī)師手冊[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37.
[2]裴久國.青少年健康教育讀本[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