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來自一位焦慮癥患者的分享:
我于2016年年底被確診為原發(fā)性焦慮癥并發(fā)繼發(fā)性抑郁癥。而焦慮癥,在經過專業(yè)心理醫(yī)生指導和自我調適,是完全可以得到明顯緩解、改善,甚至是治愈的。
當然,焦慮癥也分很多種,我只能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向大家介紹一些,全當是病友之談,不能代替專業(yè)醫(yī)師意見。
補充一下我的現(xiàn)狀:焦慮癥完全康復,幾乎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與疾病作斗爭的同時,繼續(xù)完成學業(yè)、順利畢業(yè)并就業(yè)。
我是在讀研一時(2016年年末)確診焦慮癥的。癥狀非常明顯,就是持續(xù)地心臟跳得特別快,胸口很緊,整個人幾乎不間斷地處于驚恐狀態(tài),長達數(shù)月天天如此,每時每刻如此。我恨不得把心臟挖出來讓它安靜一會兒。
一般來說,人正常受到刺激或驚嚇,驚恐狀態(tài)大約只會保持20分鐘。但我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惡性循環(huán)中,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它不聽使喚。我一度無法理解,而這種不能理解自我的心理,更使我恐慌和焦慮。因為不間斷地處于極度驚恐狀態(tài),自然也難以入睡,每天就只能睡著幾個小時,持續(xù)數(shù)月。
簡而言之,就是在很長的時間內,我失去了情緒的自主調節(jié)能力。
我自然不是無緣無故就陷入到這種狀態(tài)的。直接導火索,是剛一入學研一時感受到的巨大學業(yè)壓力。到了一看到和“課程”“學業(yè)”相關的字眼,就渾身發(fā)抖的程度。但其實,雖然我被確診是在研一,但這其實只是焦慮癥洶涌爆發(fā)的時間,真正的病根,是在從前不經意的時光中,數(shù)年經久累積下的。
我眼中的焦慮癥,有以下特點:
1、隱蔽性。這正是它難以被人們所察覺和關注到的重要之一。很多人焦慮癥發(fā)作時會覺得“突然”、“莫名其妙”,等刺激事件消失,焦慮癥平復,又誤以為沒事了。但等到下次壓力和刺激來臨時,原來累積的癥狀就會再度爆發(fā),反復數(shù)次,焦慮癥發(fā)作時的癥狀一次比一次嚴重,焦慮和驚恐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直到把人的精神壓垮。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是“莫名其妙”的,只是此前一次次的累積的時候并沒有察覺。
2、累積性。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重要的考試前、關鍵的面試前等時刻,會經歷超乎尋常的焦慮和緊張。具體表現(xiàn)有徹夜難眠、持續(xù)發(fā)抖等。不要以為考試結束、面試過去就好了,這些超乎尋常的焦慮情緒和狀態(tài),沒有得到疏導,便會累積下來,積少成多后,引發(fā)焦慮癥。
直到那天,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受任何刺激,似乎只能活在“真空”中。再加上特點一的隱蔽性,等到病情嚴重才引起重視,這時疏導起來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應當及時疏解焦慮情緒,不僅疏導難度低,也會讓自己少受折磨。
3、自我提醒加劇性。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皮膚破了,可能不會感到更加疼痛,但是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焦慮時,會變得更加焦慮。當我每次緊張得睡不著的時候,我會責怪自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為什么又睡不著?然后我就變得更緊張和焦慮了,就更睡不著。
在經歷一夜未眠后,更加焦慮擔心自己的狀態(tài)。而這種焦慮擔心。又進一步加重了病情。就這樣,我的病情日漸加重,在焦慮癥病情中越陷越深。我對自己的焦慮癥狀本身的自我提醒,也是病情日漸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4、消耗性。持續(xù)的高度焦慮為人帶來強烈的身心不適感,會加速消耗人的精神和肉體能量。會覺得自己已經成為了廢人,每天沒有辦法正常做事。時間長了,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并發(fā)抑郁癥。
5、擴散性,即焦慮泛化。病情開始的時候,可能只由某件具體的小事刺激引發(fā),但發(fā)展到后來,人就會如同“驚弓之鳥”,“風聲鶴唳”。哪怕理智上都知道無需擔心,軀體化癥狀也將使人難以自控。
原本精神層面上的緊張焦慮,慢慢就會演變?yōu)樾奶铀?、軀體持續(xù)麻木抽搐等癥狀,嚴重時甚至令人產生瀕死感。
焦慮癥本質是長期焦慮情緒引發(fā)質變的結果。焦慮情緒可以自行消退,而形成質變的焦慮癥卻難以自行消退。越想要強行壓制、若無其事、極力否認,越會使病癥嚴重,直至折磨到自己精神崩潰。
焦慮癥的潛伏及預防
這部分的分享和梳理,主要是想幫助大家發(fā)覺一些可能導致焦慮癥的隱患,希望能幫助到一些“潛伏期”患者意識到,也許自己也正處于這樣的階段而未曾察覺。若能通過閱讀本文而有所察覺,從而可以及早采取措施,也許就不用像我一樣到嚴重了才去治療,經歷非常曲折的過程。
其實我在2016年年底正式確診焦慮癥之前,是經歷了至少長達5年的潛伏期的:
我最早開始因為焦慮而持續(xù)多日失眠是在2011年高考前。就是覺得每天上課下課晚自習節(jié)奏特別緊,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心里還是發(fā)緊,停不下來,每天失眠很久,睡眠很少還要應付繁重的課業(yè)。那時我和我父母說了這一情況,他們只告訴我高考結束后就好了,讓我再忍幾個月。
第二次積累是在2012年。為了參加一個能夠去央視做實習生的選拔,因為擔心選不上但我又特別想去,導致我又因緊張焦慮持續(xù)失眠。同樣地,這次爆發(fā)后,我依然沒有引起重視,覺得選拔完畢這件事過去了,我也不用緊張了,失眠也好了,這個事就過去了。
第三次積累是在2014年9月開始。這次時間很久,但我依然沒有引起重視。我只是有點“習慣了”,覺得自己就這樣,每次都寄希望于外部壓力事件結束。我就可以得到解脫。
2014年9月起就在為2015年8月份的暑期保研夏令營而準備。當時在山大也只是成績中上,但就特別不切實際地希望自己能保送去清華北大讀研,壓力也是可想而知了。我不僅是長期睡前焦慮,導致每天都只能睡著幾小時,也不僅是參加筆試面試前焦慮異常,甚至連正常上課的時候心口都是緊的,對,就是那種不點名不提問的水課,我的心都快要跳出來(這里其實可以看出已經是焦慮泛化了)。但我那時覺得我這些癥狀不重要,我自己身心難受不重要,只要能保送去名校有一個好前途就好。
我那時也試圖去找一些治療失眠的方法,覺他其他的痛苦都可以忽略不計。當然,我并沒找到有效的治療失眠的方法,因為失眠本來就是焦慮癥所致,不去消除因而只想改變果又怎么可能。在2015年10月確定保送人大后,我又一次活過來了。
第四次積累是2016年暑假,即研一入學前的暑假。因為在入學前就聽說了學校對我們這一級的畢業(yè)的要求,感到不可能完成,在家里惶惶不可終日,每天都難受的想把心臟摳出來。但因為我這樣已經好幾次了,更不好意思和家里人又提,我又緊張焦慮壓力大……
現(xiàn)在回想最后悔的就是從保研結束到研一入學前明明是很輕松悠閑的一段時間,我卻因對“焦慮癥”沒有概念,錯過了一個很好的黃金治療期,導致了我研一入學后的大爆發(fā)。9月入學第一天我就徹夜未眠,第二天起來哭了一上午哭濕了整床被子,而后面的情況只有比這一天越來越嚴重。
通過我的潛伏期的經歷的分析,可以看到,就因為我在焦慮癥的潛伏期時經歷多次焦慮爆發(fā)的情況而都沒有引起重視,導致了焦慮癥狀的愈演愈烈,直至爆發(fā)后經歷了很艱難的歷程才得以康復。
我不是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說不出更多的預防焦慮癥的途徑,但根據(jù)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就是要防微杜漸,在最初感到緊張焦慮壓力大的時候,要尋找到有效的途徑去疏解。
而不是就認命了“我就是心理素質差”,任由焦慮情緒堆積下去,僅僅期待某一場選拔或其他重要的考試趕緊過去。應該明白就算下午2點有重要的考試,那么1點到1點半之間都應該是能夠睡著和休息的,這才是最正常的狀態(tài)。
甭管多重要的事,都不值得我們拿命去搏,都不值得我們把自己緊張焦慮到心臟要跳出來為代價。
焦慮癥的療愈
如果沒有及早重視提前預防,已經得了焦慮癥,那就要想辦去解決。
就我認為,治療的重要前提也是唯一方法就是——正規(guī)途徑就醫(yī),尋求專業(yè)人士幫助。
就醫(yī)大致上分為兩類途徑:1、接受正規(guī)心理咨詢,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聽從心理咨詢師建議,是否服藥;2、直接去公立醫(yī)院\校醫(yī)院就醫(yī),謹遵醫(yī)囑。
個人比較推薦第一類途徑。就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來講,吃藥是屬于見效快,但效果維持期很短的一個方法。因為說白了,之所以軀體化,本質上是心理上長期累積無法疏通焦慮和驚恐情緒,反映于身體的表現(xiàn)。吃藥只可以暫時緩解身體的不適,但如果心理上的問題沒有被解決,源頭沒有剪斷,不停地吃藥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要想要調整心理,關鍵在于改變思維認知。而認知和思維的調整。并非普通人自己可以做到,往往需要專業(yè)人士引導幫助。同時,如前所說。焦慮癥都是長期多次積累的結果,局面也不是一兩次的心理輔導就可以徹底扭轉。也需要長期多次的重復,方能鞏固效果。不過,重復并不需要次數(shù)同等。例如,一個人之前經歷了100次的焦慮情緒的積累而形成焦慮癥,而往往可能只需要10-20次的心理輔導,即可康復。
關于吃藥,希望大家不要有心理負擔。雖然我前面說,吃藥治標不治本,但也有它的作用。在身心被焦慮癥折磨得特別難受時,用吃藥緩解一下身體難受未嘗不可。只有身體狀態(tài)先好轉,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去配合心理咨詢。就好比感冒了也會靠吃藥來緩解癥狀,那么感冒藥沒有副作用嗎?為什么沒有人覺得,感冒了吃感冒藥有心理負擔呢?而不同的是,感冒不吃藥可能過幾天也能自行恢復,但焦慮癥不吃藥不僅不會自行痊愈,只會更加令人感到煎熬??偠灾?,吃藥是很正常的事。
其實病態(tài),本質是因為外界的力量加諸,超過了自身調節(jié)能力的極值。感冒是因為外界溫度變化,超出了身體可以調整適應的范圍。而焦慮癥,也是因為壓力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
輔助康復方面
困于條件所限,很多人沒有機會去接受專業(yè)幫助干預。包括我自己,也是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向了看醫(yī)生的道路。作為一個經歷過患病、掙扎、緩解、復發(fā)、康復全過程的病友,可以分享一些tips,希望能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1.接納自己患病的事實
有很多人嘴上說自己接納了,或者以為自己接納了,其實并沒有真正地接納自己。完完全全地接納,就是不再懷疑和責怪自己,不再努力勸服自己,不再與自己對抗。對,告訴自己——是的,我就是持續(xù)的緊張焦慮,我就是特別的痛苦,我就是睡不著。
雖然我的理智讓我覺得沒什么好擔心好害怕的,或者說不至于害怕和緊張到如此的程度,但既然我的身體這么難受,那一定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它在努力地向我輸送危險的信號,我接受到了,我知道了。我生病了。
2.呼吸法緩解
我患病時,有搜到一些建議,提及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緩解焦慮。但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我強行和刻意轉移注意力,只會強化了讓我焦慮的事情。就是前面提到的,自我提醒加劇性。經向心理醫(yī)生求證,呼吸法是一個能夠自然轉移焦慮情景的方法。
具體做法: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呼吸上,認真感受氣流從口鼻經過氣管,進入肺部,再從肺部經過氣管緩緩排出。
專注于這個過程,如果中途跑神或者是去想其他了,繼續(xù)把注意力調整到呼吸上、不斷重復這個過程即可。多次重復和練習,效果會更好。
也可以配合身體其他的動作,如在吸氣時保持不動,呼氣時雙腳交替輕踏地面,反復重復這一過程。注意呼吸盡量放緩,精神要完全集中在【當下】。
3.不要什么都不做
前面也有說到,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是不會持續(xù)緊張焦慮超過20分鐘的。除非是專心刻意保持(盡管可能主觀上并不想保持焦慮和緊張)。我發(fā)現(xiàn),如果我專注于完成課程作業(yè)時(就是突然通知要交作業(yè)啦),反而可以獲得片刻的安寧與平靜。
但如果是為了轉移焦慮緊張情緒而刻意為自己找事情做(不是工作學習中本來就自然存在的事),效果也是適得其反的,反而強化了焦慮。(這就類似于你告訴自己,不要想吃東西,不要想男朋友,結果反而是強化了想吃東西、想見男朋友的念頭。)
所以我意識到,相比于適當忙碌,過度的清閑反而是不利于焦慮癥康復的。這會讓你失去轉移注意力的機會,從而更加專注于焦慮。我自己也是因此打消了原本一直在考慮的退學、休學的念頭。最好多為自己安排一些簡單而有意義的事情,有助于重新建立自信心。比如打掃房間、教兒童學習,娛樂等等。
4.不要著急
人生沒有什么必須和應該的。不是就必須踩著點。既然已經得了焦慮癥,就要遵循規(guī)律,對病程要有合理的預期。不要總想它會突然在某一秒就消失了。焦慮癥確實不會自行痊愈,但是如果用錯了勁兒,就會適得其反,越著急越好不起來。抱著慢慢來的心態(tài),反而結果會“快一點”。要知道,得了焦慮癥未必會真的影響什么,康復后反而會讓你意識到,曾經看似尋常的普通的平靜有多值得珍惜和可貴。
5.爭取親友等身邊人的支持諒解
有很多人由于種種擔心和顧慮不敢讓身邊人知道自己患焦慮癥終日備受折磨的狀態(tài)。這是不可取的。焦慮癥的成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壓力、焦慮得不到化解積累而成,那么如果能讓他人了解自己的狀況,每多爭取到一份支持,便少一份壓力,就能多一份精力用于自身恢復。
我在患病其間,我的家人給了我很多經濟、精神上的支持;我的研究生導師給了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在師門、在學校所需承擔和完成的學習和工作任務,給予減免或延期交付的安排,在我的心態(tài)方面,給了很多調整的建議;我的朋友給了我很多陪伴和鼓勵,并幫我找到很多的心理輔導方面的資源,減少了很多的搜尋成本,節(jié)省了我本就不多精力
但我不敢告訴我的室友和同班同學,后來他們知道了,對我說,“我們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話,一定會注意不要很晚還在寢室打鬧喧嘩,加劇你的痛苦”。而我也覺得苦苦隱瞞吃藥、看心理醫(yī)生,真的很累。其實說開了,就可以早一些得到輕松了。
6.順氣自然、為所當為
簡單說就是該干嘛干嘛。該上課、看書、學習,不要因為得了焦慮癥就不做,就歇著,也許你覺得胸口發(fā)緊、喘不上氣,不要停下去搜如何緩解焦慮癥,就暫時先不管它,專心于學習;該娛樂、放松、休息也不要因為得了焦慮癥就取消,就當焦慮癥不存在一樣,該怎么生活怎么生活。不該熬夜、放縱等,也不要因為得了焦慮癥就允許自己去做。
當覺得焦慮或情緒不好時,不要和這些狀態(tài)和情緒對抗,也不要和它們糾纏,也不要關注它們,輕輕對自己說聲“我知道了”,該忙啥接著忙~允許不舒服、不痛快以及那些負面的情緒和感受流過自己,如同一陣輕風拂過,不留一絲痕跡。
(文章來自“有來心理”公眾號,關注可獲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