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失眠者也是焦慮者,他們通常容易出現(xiàn)災難化的想法,遭遇到問題時,把情況往最壞的地方考慮,比如家人出差回來晚了,就會擔心是不是對方出了事故。他們有著較高的焦慮敏感度,焦慮敏感指的是對身心焦慮反應的敏感,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頭暈等等,并且會災難化自己的焦慮反應。另外,焦慮者通常有很多的思維反芻,大腦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復盤過去和彩排未來的畫面。
這些焦慮的特質(zhì)往往與遺傳和家庭環(huán)境有著重要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也表現(xiàn)出很典型的行為風格。
我根據(jù)眾多失眠焦慮患者的體驗,總結(jié)了焦慮人慣有的思維模式和做事風格。當你能夠從中找到自己,達到覺知的狀態(tài),就能夠提醒自己降低焦慮,獲得成長。
做事風格急躁,總想一蹴而就
他們一旦想要做某事,就急不可耐地去執(zhí)行。不管事情的大小,內(nèi)心的原則是越快越好,恨不得明天就做成,然后繼續(xù)奔赴下一件。
這樣的焦慮者只知道盯著最終目標,缺乏考察評估事情究竟需要怎么才能做成,也缺乏時間上的科學計劃。不明白做這件事需要什么方法,需要什么資源,留出多少時間去做,只知道熱血沸騰向前推進,在目標實現(xiàn)之前,就總有一根弦繃著的狀態(tài),充滿了壓力。(事情做成之前,幾乎不會開心,整體活在未來世界中,父母當中往往就有這樣的原型)
這一點也表現(xiàn)在焦慮狀態(tài)嚴重化成為焦慮癥以后,患者由于著急的特點,總想著趕緊逃離可怕的身體癥狀,一味地著急擺脫,卻不慢下來去學習,也不愿意(可能是不知道)給自己時間。繼續(xù)延續(xù)原來的做事風格,從而讓焦慮癥越陷越深。
咨詢師點評:所以這里提醒我們,不要只盯著總體目標,要學著分拆目標,認真考察學習,給自己留下時間。這樣就會有一種游刃有余的輕松感,如果很難做到,這說明我們追求的目標過高了,后邊也會講到。
在意世俗的眼光,害怕失敗被人看笑話
因為要證明自己,想維持優(yōu)秀的狀態(tài),比如學生要保持好的成績,成年人要住豪華的房子,開有名氣的車。生活的成本不高,但體面的成本很高。
父母可能從小就設置了過高的標準,子女會擔憂自己是不是會被父母接納,是不是足夠好,是不是會因為不夠優(yōu)秀而受到責備。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時常感到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個人變得習慣優(yōu)秀,習慣攀比,習慣證明自己,喜歡看別人笑話,喜歡高人一等,特別害怕自己成為looser。
他們對自身要求很高,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安全”,同時也是要滿足周圍的人。在種種動力驅(qū)使下,他們不斷向上走、向前走,緊迫感不斷,焦慮感滿滿。
咨詢師點評:其實別人并沒有那么關(guān)注你,也沒有那么多閑情逸致去討論你,是自己的自卑感和自我證明意識,讓你活成了優(yōu)秀但不開心的樣子。
缺乏對自我的合理定位,追求過高的目標
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能力不夠”,有的只是“你想要的”超出了“你現(xiàn)在的能力”。而你想要的,完全是由你自己定義的。
你完完全全可以回老家簡簡單單當個小學教師,你也可以在二三線城市隨隨便便打一份工,但你卻偏偏選擇了競爭激烈的大城市,做一個進取的打工人。
這,正是因為你有志氣,想要更好的生活。但焦慮也因為能力和欲望不匹配而產(chǎn)生。美其名曰“志當存高遠”,可脫離自身稟賦、家庭背景的盲目立志,往往會增加焦慮感,削弱幸福感,志存高遠就成了不切實際的無限欲望的接口。
所以,我比較建議你去找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做一個準確的調(diào)研,并多參與社會實踐,見到各種各樣的人,確認自己處在什么樣的位置。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處在這個位置,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優(yōu)勢,也知道自己的局限和天花板。在自己的合理區(qū)間內(nèi),努力做到最好,這樣的人既積極向上,又實事求是,反而容易做出一番事業(yè)。
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成為主席,成為市長,成為院士。世間的好東西很多,但屬于你的并不多,甚至沒有。資源是有限的,人心是無限的,既然不能滿足每個人,那總會產(chǎn)生矛盾。早點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也就不那么焦慮。所以,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咨詢師點評:所以再次立志,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找到那些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大概率能實現(xiàn)的目標。這樣,你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滿足了自己。很多人也知道不該定過高的目標,但也不知道當下的生活如何繼續(xù),面對這樣的焦慮,就需要高人指點了。
完美主義,拒絕中間狀態(tài)
焦慮者任何事情幾乎都想做到95分,不能接受僅僅是及格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習慣,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60分的東西哪里還存在改進空間,就自動去做到更好。不斷去思考周圍的不足和改進的點,長此以往形成了思維習慣。如果停下來不去思考、解決問題,就會瞬間覺得空洞,非常缺乏安全感,反而會不適和難受,這就是自己心累的根源。
咨詢師點評:我們要學會事情輕重緩急的二象限工作法。不要事無巨細,全部要求完美,不該管的不管,不該做的不做。把精力重點做好幾件事,以點帶面,一榮俱榮。
渴望掌控,討厭失控感
焦慮者更加喜歡掌控一切,不管是不是屬于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都想去操控。如果事情不在自己手上,自己不親手去做,或者不親眼看著,大腦中就會控制不住冒出各種不好的結(jié)果,身體出現(xiàn)各種不適感。同時害怕出錯,招來責備。
咨詢師點評: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手,難道世界離開了我們就不能正常運轉(zhuǎn)了么。計劃不如變化,自己努力抓著的,不一定比順其自然的結(jié)果好。
活在未來
焦慮者通常不在意當下的畫面,一門心思要實現(xiàn)未來的目標。走在路上也是思考未來,思考解決問題,以至于很多風景都會錯過。由于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需要達到某些既定目標以后(通常是一定程度的自由)才可以好好享受生活,才可以終止奮斗,好好躺平。導致日常心目中只有工作,只有未來,沒有休息,沒有當下的生活。逐漸地消失了對現(xiàn)實事物的感知,整個人被思慮和未來給綁架了,目標實現(xiàn)起來又不太容易,從而當下表現(xiàn)的憂心忡忡。
咨詢師點評:活在當下,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熱愛未來,也熱愛生活。因為當下才是你的人生啊,不要為了未來,委屈了當下的自己。
懷疑一切,放大危險,做最壞的打算
為了事情不出差錯,會盡量做好應對一切情況的預案,做好最壞的打算,美其名曰把最壞的情況都做好應對,自己就能夠萬無一失,這樣才能有安全感。當這樣的思維模式形成習慣,長此以往超過一定的限度,尤其是遇到一些超出認知范圍很大的事情,就會造成過度的恐慌和焦慮反應,從而比常人更加容易造成創(chuàng)傷,或者更加容易誘發(fā)嚴重的軀體反應,然后深陷焦慮之中。
原因之一是焦慮者的父母可能表現(xiàn)出對世界過分謹慎的態(tài)度,他們的父母比一般人更容易害怕和擔憂。他們會過分關(guān)注子女一些潛在的危險,比如他們會說:“不要總是盯著電視,眼睛出問題了怎么辦?”父母越是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害怕的態(tài)度,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習得這個特點,傾向于過分地憂慮安全問題。
聰明的人可以看出來,以上說到的每一點,都可能是優(yōu)點,是把事情做優(yōu)秀的必須因素,甚至是驅(qū)動人類進步的基本要素。如果在適度的范圍內(nèi)發(fā)揮,則必定能把工作和事業(yè)做好。但如果過度用力,那必將造成困擾甚至疾病。所以,針對上面的每一點,如果你感覺已經(jīng)深受其苦,那現(xiàn)在就明確了,讓自己變得覺知,然后有針對性的提醒自己加以扭轉(zhuǎn)和改正,焦慮肯定是能夠緩解的,并最終獲得個人成長。
但話又說回來,一切心理均有生理基礎,大腦里的一個念頭也會有生理物質(zhì)支撐,要想改造焦慮的生理體質(zhì)何其容易。所以俗話說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方法正確,訓練科學,或者進行藥物治療,也必須需要長期時間來改造自己。焦慮者切勿操之過急!
期間如有困擾和困難,可以尋求咨詢師的專業(yè)幫助。
(文章來自“有來心理”公眾號,關(guān)注可獲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