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確診了焦慮癥,那么會有相當多的人也伴發(fā)抑郁的基調,主要表現(xiàn)就是:
1. 心不在焉,麻木,對他人,外界的事情漠不關心;
2. 喪失興趣,快樂缺失,以前非常喜歡做的事都提不起興趣,也感受不到快樂;
3. 對他人不耐煩,對事情耐心不足;
4. 懶的出奇,水都懶得喝,飯也懶得吃,沒有一點心氣兒。
這些都屬于非常輕度的抑郁,如果你察覺到了自己處于這種狀態(tài),不要擔心,這不等同于抑郁癥,是焦慮癥伴發(fā)的抑郁狀態(tài),主要原因是患者經歷多次驚恐發(fā)作和長期的軀體障礙而康復不得,因為焦慮會產生極強的求生動因,他們非常急切的渴望安全平和的生活,但驚恐和軀體癥狀反復來襲導致他們需要短暫的“休息”,故而出現(xiàn)伴發(fā)抑郁,這些都屬于正常。
其實,抑郁這種情緒是我們的祖先在應對遠古資源稀缺的環(huán)境時非常重要的情緒之一。抑郁情緒主要會抑制個體向外探索的動力,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個體的能耗。如果一個個體在多次嘗試達成某目的而不得志后,并且它還很執(zhí)著,那么在資源稀缺的環(huán)境下肯定大概率會掛掉,有時候該歇會就歇會,該放棄就放棄,消極應對也不一定是壞事。
現(xiàn)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早就發(fā)生了巨變,維持你生存的資源并不是稀缺的,而且社會競爭激烈鼓勵大家去競爭,一來我們不斷試錯和經歷失敗,二來外界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體系來評判我們,在加上我們很多人并不理解抑郁的意義,沒有及時的干預和調節(jié),所以才可能會讓抑郁逐漸的在自己的頭腦中蔓延。
當你意識到你處于抑郁,那么一切都還不晚。接下來可以聽聽一位患者的經歷:
“19年我因為多次驚恐發(fā)作和嚴重的軀體障礙覺得對生活毫無興趣,覺得年紀輕輕怎么就這樣了,生活工作一團糟,整天沒精打采,身邊的人沒人能夠理解我,這時候我意識到自己開始抑郁了,于是很害怕,擔心會發(fā)展為抑郁癥(處于焦慮狀態(tài)更容易這樣想)。
后來我去思考,如果抑郁能夠讓人自殺,那么我為何還沒自殺呢?一定是我還沒有準備好,如果讓我現(xiàn)在就死掉呢?想到這里,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求生欲還是非常強的,這一點我從未動搖過,就是自己的求生欲還在。
這種求生欲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你雖然看不見腳下的路,但還是能夠不斷的逼近它,就著這么一點點線索,我開始挖掘一切救命稻草,比如: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特別喜歡那種金屬小車模型,可惜當時是鄰居家小孩的,我不知道從哪里能買得到,也沒有錢去買。
查了半天是多美卡,于是買了好幾個,收到貨擺了一桌子,突然笑了,雖然軀體癥狀依舊嚴重,對一切沒興趣,但我知道,我開始逐漸看清周圍的一切,世界有了一點點顏色,之后我周末強迫自己出去玩,雖然沒有什么快樂,但我意識到我的記憶里還是保留了很多美好的記憶的,再后來,我的抑郁感不知何時消失了,終于不會拿自己的悲慘經歷來給自己貼標簽了,因為我知道如果你用自己的悲慘標簽把世界拒之門外,就與它斷了鏈接,也就無法獲得滋養(yǎng),就會漸漸枯萎,如果你與世界重新建立連接,自然會獲得滋養(yǎng),重獲新生。”
如果你覺得已經給自己判了死刑,那么就想想為何還沒有行刑,此時你的求生欲就浮出水面,這就是治愈的開始。很多心理咨詢師就是利用給來訪者提供很多死法,來激發(fā)對方的求生欲。如果你現(xiàn)在還沒死,那么大概率都是有求生欲的,所以要看穿自己身上的不幸標簽,它僅僅是個標簽。卑微的出身、不幸的經歷,那些都已隨風飄散,你只是沒有準備好如何重新迎接未來。
任何生命其實都不能孤立存在,它必須與這個世界發(fā)生連接和互動,雖然這些連接和互動并不總是順利的。
(文章來自“有來心理”公眾號,關注可獲取更多科普。)